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记者张文章)教育培训课程一般都具有周期长、培训贷费用高的福建发布费雷特点,因此有些教育培训机构会诱导消费者采取分期付款或者贷款等方式来支付,消费须谨但对贷款利率、警示教育风险提示等信息却刻意隐瞒,培训消费者稍不留神就会落入“培训贷”陷阱。慎消3月13日,区避福建省消委会发布消费警示:教育培训须谨慎消费,培训贷“培训贷”雷区要避开。福建发布费雷
据介绍,消费须谨2021年,警示教育福建省消委会系统共收到教育培训服务类投诉132件,培训与2020年同期相比,慎消投诉量增长了67.09%。区避2021年8月,培训贷张先生向福建省仙游县“中公教育”培训机构报了一个名为“理享学”的培训班,双方签署培训协议,约定培训费用2万元,以贷款形式支付,如果当年未能通过事业单位招录考试,则培训机构应在45天内如数退还学费2万元。随后,张先生与“中公教育”合作的第三方金融机构办理了培训贷,但未通过当年的事业单位招录考试,而培训机构一直以各种理由拖延退款,故张先生向仙游县消委会投诉,要求培训机构退还2万元。经调解,该培训机构向张先生全额退还2万元培训费。
福建省消委会指出,近年来,关于培训贷的投诉有很多,不少消费者抱怨被套路,频频陷入“霸王条款”、“公司跑路”、“退款难”等纠纷之中。其中,因培训贷款引发的消费纠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利用销售话术和技巧淡化还贷压力甚至以无息贷款作为诱饵促使消费者冲动消费;“保过”承诺以及名校承诺是部分教育培训行业的宣传伎俩;利用自己优势地位订立格式条款,为对方设置苛刻的条件,排除对方主要权利;不签书面协议,只做口头承诺,消费者退款无门;以直降优惠的名义收取大量预付费,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
对此,福建省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在购买培训服务前应详查合同内容,关注课程设置、师资要求、违约责任、退费规则等重要条款。签约时,不要提前预交大量费用,防止培训机构停业或破产时面临退费风险。对于培训机构提出的“学费贷”“培训贷”,不要轻信培训机构的说辞,应充分了解金融产品的详细情况和相关风险,明确约定还款利率、手续费、解约条件等,并保留好相关消费凭证,遇到纠纷时应积极及时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责任编辑:赵英男语音播报 ...
中国消费者报哈尔滨讯记者刘传江)第九届亚冬会日益临近。为进一步筑牢供会企业食品安全屏障,有效推动供会企业主体责任及属地监管责任落实,近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场监管局采取系列举措,全力抓好供会企业食品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万晓东)开学季来临,网购平台的箱包产品进入销售旺季。为了解箱包商品的质量状况,引导指导消费,9月14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网购旅行箱及背提包产品比较试验结果。40件背提包样品与 ...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近日,记者从安徽省教育厅获悉,安徽将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工程,在高校建立一批建设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五类一流课程。争取到2022年,各高校开设的本科 ...
中国消费者报长春讯记者李洪涛)1月25日,吉林省市场监督管理厅发布《关于食品不合格情况的通告》,其中长春市高新园区小马哥烤鸭店经营使用的自消毒复用餐饮具大圆盘),大肠菌群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吉 ...
中国消费者报北京讯记者贾珺 万晓东 李建)为确保2025年元旦春节期间消费安全,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天津市市场监管委、河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发布节日消费提示。一是理性消费。节日期间,商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