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济南讯(记者尹训银)暑期是全民研学、出游旺季,反诈也是行动各类消费纠纷的高发期。为提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全民6月26日,反诈山东省淄博市文旅局、行动市市场监管局、全民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反诈市消保委发布消费提示,行动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全民理性和合理消费。反诈
选择通过旅行社出游的行动消费者,应选择有合法资质、全民规模较大、反诈信誉较好的行动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要对行程安排、违约责任等作出明确约定。对微信朋友圈、短视频、俱乐部等组团旅游形式要提高警惕,慎重选择。尽量选择正规商店或管理规范的市场购买纪念品,不要轻信“老乡店”。在景区购物要事先做好功课,充分了解自身需要,避免冲动消费。购买商品时,务必看清商品的价格、质量、产地,索取发票等凭证。
针对研学游,消费者应对研学项目宣传内容进行辨别,可通过致电学校官方电话等渠道核实“名师”身份、专业程度、研学主题,上网查看消费者评价,避免参加“校门打卡”“游而不研”“只研不游”等“伪研学团”。签订合同时,首先要明确合同签订主体,防止出现研学活动组织者、承接业务合作方等经营主体相互推卸责任。其次要明确研学线路、收费标准、时间日程、食宿条件、出行交通、秩序管理、师资力量、安全保障、安全风险提示、退费办法、违约责任、争议解决等。对合同中存在的不公平格式条款要及时指出,要求修改或删除,将经营者口头承诺书面写入合同条款。
对于满足学生兴趣特长的非学科类培训,建议消费者谨慎选择办学规范、口碑良好的教育培训机构。培训机构一次性培训收费跨度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得超过5000元,提前收取费用时不得早于培训开始前1个月。教育部已推出“校外培训”家长端APP,家长可通过APP购课交费和续费。
谨防沦为诈骗分子“工具人”。在校学生务必妥善保管银行卡、电话卡以及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不要为了蝇头小利帮助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谨防“免费领取游戏道具”网络游戏诈骗手段。还有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想赚零花钱的心理,在群聊或社交平台发布“足不出户、日赚千元”“轻松兼职返利”等信息,实为刷单诈骗,一般先让受害人得到小额收益,使其卸下心理防线,在受害人投入大量本金后,便出现不能提现、账户冻结等问题,诱导受害人继续加大投入进行解封。
责任编辑:赵英男安徽省教育厅2月1日下发文件,要求省内中小学家校合力,做好学生手机的管理工作。此前教育部下文禁止手机带入课堂,要求中小学生不得带手机入校,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为保护学生视 ...
中国消费者报南京讯记者薛庆元)为进一步规范二手家用电器经营维修企业市场秩序、杜绝违规翻新二手家用电器的行为,近日,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市场监管局南苑分局按照二手家电专项整治工作要求部署,常态化巡查、执法 ...
中国消费者报上海讯记者刘浩)8月21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2024年守护行动第一批典型案例,涉及商业混淆、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最高罚款40万元。据了解,今年以来,上海市市场监管部门通过开展年度守护执 ...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正式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并发布最新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本次备案、审批和调整的专业,将列入相关高校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 ...
中国消费者报广州讯陈晓莹记者李青山)近日,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召开广东省市场监管系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视频调度会议,通报整治行动进展情况,深入剖析难点问题,交流工作经验,凝聚监管共识,并通过 ...
中国消费者报沈阳讯记者王文郁)7月29日,辽宁省市场监管局发布市场监管领域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典型案例,3家经销商因销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1家电动车维修铺因销售未按规定向认证机构申 ...